第一個要檢查的,可能是換水量或者換水頻率
很多新手魚友可能會有一些操作不當的問題,比如說長期不換水、不困水、突然間大換水、大幅度變動過濾,這些問題都要事先考慮。
如果因為以上原因水質出現了某些問題,我們不必太著急,特別是已經大換水了,大量變動濾材導致水質渾濁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等待,如果觀賞魚又受不了的,只能進行單獨隔離或者倒缸治療、靜養等。
假設因為之前的換水頻率過低、換水量過少,是需要提前把自來水晾曬三五天,然后予以更換的,這個期間也不適合大換水,最多一半的量,一般都是三分之一。
而且,不要頻繁持續更換,換掉三分之一,再去觀察一下水質的變化和走向,觀賞魚的狀態和疾病恢復,穩定幾天之后再看下一步的操作。
包括了沒有及時清理的濾棉或者濾材,也要盡量分批清理,和定期換水的時間錯開,包括了缸壁、缸底的清理,清理一樣、觀察一下,再去決定下一步,穩打穩扎,給水質一個穩定的恢復時間,其實很重要。

第二個要排查的,就是飼養密度和投喂量,尤其是投喂
比如說,近期我的地圖和招財貓魚缸,水質就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水面開始出現部分白色雜質。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又購買了一些冰凍海魚,因為自己較懶,分袋包裝的量有點多,本來應該兩天或者一天半喂完的食物,經常是一頓全部喂給它們了。
然后這個水質的承受力必定會減弱,所以整體效果就會出現差池,類似于這樣的操作,在新手魚中也會常見,動不動就投喂過多。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之后,可以適度減少投喂量,清洗一下濾棉、換換水或者停停食,這個水質在三兩天內,它自己就恢復了。
這是有關投喂的問題,如果是飼養密度的事,再做其他打算,分缸或者加強過濾。
第三個要排查的,就是新魚或者魚病
即使觀賞魚的生長迅速,那也算是密度增加,再就是加入新魚或者觀賞魚有病了。

觀賞魚有病了也不要緊,我們也要沉著對待,分清楚是整缸患病還是個別患病,病情是輕是重?是不是水溫的問題?
先把這些問題搞清楚,輕微的可以適度換水靜養,嚴重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可以適度隔離,之后依然要保證整缸水質的穩定。
不管是按照上述的哪一種方法,緩慢調理水質,都不能太著急。
因為水質的穩定,它也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迅速見效。
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想辦法讓這個水質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壞,水質好一點,觀賞魚的疾病就會強一些,慢慢的,只能越來越好。
但凡能不去整缸下藥破壞水質,那就不必下藥,穩定住整缸水,穩定住自己的心態,觀賞魚的疾病和水質才能逐步走向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