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有幽門螺旋桿菌(HP)抗體這一項,個人覺得有必要探討體檢時血清HP抗體檢測的意義,因為在基層醫療總有相關咨詢。不僅如此,從基層醫療的角度,體檢時血清HP抗體檢查的設置合理性也有必要深入思考。
【1】李大姐的體檢結果以及疑問
社區居民李大姐近去體檢,體檢報告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呈陽性。
上網一查,這有可能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于是緊張起來。最近到了“體檢季”,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單位體檢中都增加了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這個項目的檢查。于是,有很多市民被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呈陽性(國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是50%,也就是說隨機檢測,至少一半人該檢查結果陽性),像李大姐一樣心里七上八下的,談“幽”色變。于是,李大姐來社區門診咨詢,血清HP抗體陽性是不是很嚴重?血清HP抗體陽性是不是說明有傳染性?是不是要注意家庭預防了?
【2】血清HP抗體檢查的意義以及局限
意義:
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對于不能配合呼氣試驗的小兒也可使用抽血檢查。但是,臨床醫生更傾向在成人使用C13呼氣試驗來檢查是否HP感染。
另外指南還指出:
(1)如被檢測者既往未接受抗HP治療,HP抗體陽性可視為現癥感染。(這條我個人覺得有一定的問題,本身臨床較少進行血清學檢查,這樣一說就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混亂,見下面實例)
(2)消化性潰瘍出血、胃MALT 淋巴瘤和胃黏膜嚴重萎縮等疾病的患者存在HP檢測干擾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時用其他方法檢測可能會導致假陰性,而血清學試驗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HP抗體陽性亦可視為現癥感染。
局限:常規血清學試驗檢測HP抗體IgG,陽性不一定是現癥感染,不能用于根除治療后復查,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通常用于流行病學調查。
【3】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基層醫療帶來一定麻煩
指南指出,如果無意治療,就不要進行檢測。但是體檢套餐中多加入血清HP抗體檢查。就如上面分析,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流調來說是個有用的指標,對于臨床診斷確是如同雞肋,一種拿到陽性結果七上八下的感覺。直接按照未經治療的HP感染,肯定武斷,臨床上也不這么做,而是就會建議患者進一步去做C13呼氣試驗,然后就可能開始有醫生建議做胃鏡檢查,開始一系列的檢查。更戲劇性的是,患者可能突然想起來,我沒癥狀,也不胃疼,我化哪門子驗,吃哪門子藥?結果就是不了了之。不但如此,這個陽性結果在有的情況下還會帶來進一步麻煩。
在基層門診也遇到這樣患者,大概半年前單位健康體檢發現血清HP抗體陽性,遂來就診查了13C(-),患者基本沒有什么消化不良癥狀,但患者還是有些擔心,就又查了胃鏡,胃鏡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當時患者也就回去了,沒給治療。4個月后,這個患者出現急性胃黏膜損傷、黑便急診入院,分析是因服用別的藥物有關,但是問題還是來了,這個患者不知何處得知,開始責怪當初沒給他抗HP治療(理由是他是未經治療的HP抗體陽性,按照指南自認為應該屬于根治的適應證)。患者自稱,當時沒治HP導致他現在潰瘍出血,要打官司,后來經過勸說、承諾以及給予補償才算平息。
總之,個人覺得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基層醫療是一個麻煩。因為血清HP抗體檢查對HP現行感染確定性的意義是有限的,這個陽性結果,讓人心里七上八下,所以索性就不要在體檢加入這個項目,要是非得有,直接C13呼氣試驗可好?
【4】給李大姐的意見
血清HP抗體陽性代表既往感染,不能確認活動性感染,也不是根治指征。如果臨床有癥狀,應該進一步做13C或14C尿素酶呼氣試驗,結合胃鏡決定是否根治。否則暫時觀察。單純體檢血清學檢查HP抗體陽性,其臨床意義有限,應該客觀認識。
[1]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 等.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13(4):285-291.
[2]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397-402.
[3]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403-407.
[4]謝川,祝蔭.重視基層醫生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規范化診治[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394-396.
體檢時,有幽門螺旋桿菌(HP)抗體這一項,個人覺得有必要探討體檢時血清HP抗體檢測的意義,因為在基層醫療總有相關咨詢。不僅如此,從基層醫療的角度,體檢時血清HP抗體檢查的設置合理性也有必要深入思考。
【1】李大姐的體檢結果以及疑問
社區居民李大姐近去體檢,體檢報告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呈陽性。
上網一查,這有可能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于是緊張起來。最近到了“體檢季”,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單位體檢中都增加了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這個項目的檢查。于是,有很多市民被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呈陽性(國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是50%,也就是說隨機檢測,至少一半人該檢查結果陽性),像李大姐一樣心里七上八下的,談“幽”色變。于是,李大姐來社區門診咨詢,血清HP抗體陽性是不是很嚴重?血清HP抗體陽性是不是說明有傳染性?是不是要注意家庭預防了?
【2】血清HP抗體檢查的意義以及局限
意義:
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對于不能配合呼氣試驗的小兒也可使用抽血檢查。但是,臨床醫生更傾向在成人使用C13呼氣試驗來檢查是否HP感染。
另外指南還指出:
(1)如被檢測者既往未接受抗HP治療,HP抗體陽性可視為現癥感染。(這條我個人覺得有一定的問題,本身臨床較少進行血清學檢查,這樣一說就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混亂,見下面實例)
(2)消化性潰瘍出血、胃MALT 淋巴瘤和胃黏膜嚴重萎縮等疾病的患者存在HP檢測干擾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時用其他方法檢測可能會導致假陰性,而血清學試驗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HP抗體陽性亦可視為現癥感染。
局限:常規血清學試驗檢測HP抗體IgG,陽性不一定是現癥感染,不能用于根除治療后復查,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通常用于流行病學調查。
【3】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基層醫療帶來一定麻煩
指南指出,如果無意治療,就不要進行檢測。但是體檢套餐中多加入血清HP抗體檢查。就如上面分析,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流調來說是個有用的指標,對于臨床診斷確是如同雞肋,一種拿到陽性結果七上八下的感覺。直接按照未經治療的HP感染,肯定武斷,臨床上也不這么做,而是就會建議患者進一步去做C13呼氣試驗,然后就可能開始有醫生建議做胃鏡檢查,開始一系列的檢查。更戲劇性的是,患者可能突然想起來,我沒癥狀,也不胃疼,我化哪門子驗,吃哪門子藥?結果就是不了了之。不但如此,這個陽性結果在有的情況下還會帶來進一步麻煩。
在基層門診也遇到這樣患者,大概半年前單位健康體檢發現血清HP抗體陽性,遂來就診查了13C(-),患者基本沒有什么消化不良癥狀,但患者還是有些擔心,就又查了胃鏡,胃鏡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當時患者也就回去了,沒給治療。4個月后,這個患者出現急性胃黏膜損傷、黑便急診入院,分析是因服用別的藥物有關,但是問題還是來了,這個患者不知何處得知,開始責怪當初沒給他抗HP治療(理由是他是未經治療的HP抗體陽性,按照指南自認為應該屬于根治的適應證)。患者自稱,當時沒治HP導致他現在潰瘍出血,要打官司,后來經過勸說、承諾以及給予補償才算平息。
總之,個人覺得血清HP抗體檢查對于基層醫療是一個麻煩。因為血清HP抗體檢查對HP現行感染確定性的意義是有限的,這個陽性結果,讓人心里七上八下,所以索性就不要在體檢加入這個項目,要是非得有,直接C13呼氣試驗可好?
【4】給李大姐的意見
血清HP抗體陽性代表既往感染,不能確認活動性感染,也不是根治指征。如果臨床有癥狀,應該進一步做13C或14C尿素酶呼氣試驗,結合胃鏡決定是否根治。否則暫時觀察。單純體檢血清學檢查HP抗體陽性,其臨床意義有限,應該客觀認識。
【延伸閱讀】
[1]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 等.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13(4):285-291.
[2]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397-402.
[3]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403-407.
[4]謝川,祝蔭.重視基層醫生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規范化診治[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5):394-396.
既往筆記回顧
雷貝拉唑和阿莫西林雙聯2周方案在HP感染初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