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不同時期及隨著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體發生相應的動態變化,其臨床意義也不同,常見的模式和意義如下。
1、大三陽( HBsAg、HBeAg和抗HBc陽性) :是HBV活動性復制的標志,肝組織中的HBV很不穩定,時常在復制和靜止期交替。根據HBeAg向外周血液中釋放的時期不同,其傳染性和臨床意義也不同。
①在HBV復制的早期或活動期,HBeAg的含量逐漸升高,此時抗HBe IgM多為陽性,HBV DNA含量很高,肝臟功能多存在損傷,也是機體發生免疫應答的重要標志,此時臨床上可進行抗病毒治療。
②在HBV復制停止或下降期,血循環中的HBV DNA含量處于下降期或呈陰性,肝臟損傷處于修復期或肝勝功能檢測指標正常,因此對HBeAg進行動態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③部分HB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 因C區空異或選擇性體液免疫缺陷等原因,血清中抗HBc抗體一直陰性, 此時HBsAg和HBeAg含量很高,應列為活動性復制期,循環中的HBV DNA含量處于高水平,其臨床意義和預后尚不十分清楚。

2、大三陽伴抗HBs抗體陽性:此種模式并非檢測錯誤。在HBV感染急性期、活動期和感染者免疫系統具有應答時,大三陽的乙型肝炎患者循環中存在急性抗HBs IgM抗體,常與大分子的HBsAg結合成HBsAg/lgM復合物,抗HBs抗體的含量處于低水平,并非是中和性的IgG抗體,不是血清學轉換的標志,而是機體免疫清除的重要信息。根據HBsAg/lgM復合物存在的時期和遷延的時限不同,有不同的臨床意義,結合HBV DNA含量和肝臟功能的變化可準確的判斷疾病發展的時期,根據感染者的免疫清除功能不同,預后各異,對臨床診療意義重大。如果抗HBs抗體水平和HBV DNA同時很高,應考慮是不同HBsAg亞型病毒的雙重感染,此種情況在臨床中非常少見。
3、小三陽( HBsAg、抗HBe和抗HBc陽性) : HBV感染與機體免疫系統的長期應答之后,HBeAg和抗HBe抗體發生血清學轉換。肝臟組織中的HBV多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循環中HBV DN多呈陰性。小三陽伴循環HBV DNA陽性的患者,HBV DNA的合量處于低水平,要高度懷疑HBV活動性復制。

4、小三陽伴抗HBs抗體陽性:根據抗HBs抗體含量的水平不同,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含量較高者,要考慮不同的HBsAg亞型HBV的雙重感染,HBV DNA常呈陰性;含量較低者,應考慮抗HBs IgM 和HBsAg/IgM的檢測結果,后者陽性應考慮是HBV活動性復制期。
5、HBsAg和抗HBc抗體陽性:在HBeAg和抗HBe抗體發生血清學轉換的過程中,肝組織中的HBV因處于靜止期而無新的HBsAg釋放到外周循環中,外周的HBeAg被中和而消失,血清中尚無抗HBe抗體檢出,因此存在1~2周或更長的HBeAg和抗HBe抗體同時陰性期,此時患者體內HBV處于不穩定狀態。如果循環中HBV DNAYIN陰性,表示外周HBV被清除,不久將出現抗HBe抗體陽性,即變成小三陽的穩定模式;如果HBV DNA陽性,要注意存在HBV的變異和活動性復制,此時肝臟組織多存在免疫損傷,臨床治療應盡可能縮短這一時期,避免肝臟反復受損導致肝臟纖維化的形成。

6、抗HBe單項陽性:根據抗HBe IgM和IgG的不同,有不同的臨床轉歸和預后,在疾病復制期,可轉化為HBsAg陽性,循環HBV DNA陽性;但大部分患者繼而發展為抗HBs抗體陽性,標志HBV被清除而處于痊愈的穩定恢復期。
7、其他抗體陽性模式: HBV感染者如處于HBsAg和HBeAg陰性,其他抗體陽性的任何模式時,則循環中的HBV DNA處于陰性狀態,如果HBV DNA檢測陽性,應考慮檢測錯誤或污染。此種模式的人群絕大多數徹底治愈,較少再次發生HBV的活動性復制。
8、大三陽而HBV DNA陰性的臨床意義近年來由于各種抗病毒藥物的臨床應用,循環中HBV DNA的消失與HBeAg的血清學轉換時限和過去有明顯不同,循環中的HBV DNA下降至檢測范圍以下,而HBeAg持續陽性,此類患者的預后較為復雜,其臨床意義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