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

唐初,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zhàn)中,少林寺立下汗馬功勞,得到了李唐統(tǒng)治者的贊譽和封賞,少林寺發(fā)展極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少林功夫也從此美名遠揚,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民國時期,軍閥石友三放火燒毀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一大批珍貴文物及5480卷藏經(jīng)化為灰燼,千年基業(yè)毀于一旦。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關(guān)心支持下,對少林寺進行大規(guī)模重建,重修后的少林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七大建筑群:山門、天王殿、大雄殿、藏經(jīng)閣、方丈室、立雪亭及西方圣人殿。使這座千年古剎重獲新生。

特別是1982一部《少林寺》電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風(fēng)靡世界,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旅游明珠,華夏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