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濕疹,曾稱傳染性濕疹樣皮炎,雖然名字里帶有傳染性,但實際上它卻沒有任何傳染性。本病在發生前,先在患處附近有慢性細菌性感染病灶病灶,如中耳炎、潰瘍及瘺管等,從這些病灶中不斷排除大量的分泌物,使周圍皮膚受到刺激、敏感而致病。
回腸造口術后,周圍皮膚由于腸液泄露刺激未保護皮膚,引起局部皮膚過敏,發生濕疹化,稱為回腸造口術濕疹。
1.臨床表現
為上述病灶周圍皮膚發紅、密集小丘疹、水皰、膿皰、結痂和鱗屑等,并可隨搔抓方向呈線狀播散。滲出較多,嚴重者可有顯著水腫。

表現:中耳炎大量膿性滲液,滲液周圍皮膚出現紅斑、丘疹、鱗屑及結痂,伴有瘙癢感
圖1:感染性濕疹
2.輔助檢查:
必要時可細菌培養,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尚無特異性的檢查方法。
3.診斷標準:
(1)、有原發病灶;
(2)、有較明顯的疾病發展史及典型臨床表現。
4.鑒別診斷:
(1)、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皮損多局限在接觸部位,少數可蔓延或者累及周邊部位。典型皮損是境界清楚的紅斑,皮損形態與接觸物有關,其上有丘疹、皮皰疹,嚴重時紅腫明顯出現水皰、大皰,破潰后出現糜爛面,祛除病因后,多易治愈。
(2)、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常無明顯原發病灶且病因比較復雜。
5.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灶,繼發癥狀對癥處理;
(2)、酌情選用抗組胺藥、復方甘草酸苷片等,嚴重者可考慮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
(3)、皮損處滲液可外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硫酸新霉素溶液或者生理鹽水進行濕敷;
(4)、原發灶如有細菌感染,應選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外用或系統用藥。
很多皮膚病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濕疹很多老百姓都認為是濕氣重引起的,要保持干燥,其實不然,濕疹最基礎的治療就是皮膚保濕修復。和傳染性濕疹樣皮炎一樣,雖然名字里帶有傳染,卻沒有任何傳染性。
馬克思曾說過:“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對于任何事物我們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才會坦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