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知哪個朝代流傳下來的民俗,“月半”燒袱子。其意為祈求親人庇佑,也是一種對故人的思念和對后代的傳承身教。
中元節,袱子上面寫的“中元之期”,出自中國本土道教。道教有三主官,上元、中元、下元對應天、地、水三官。上元天官喜樂,故元宵燃燈。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

寫袱子
袱子一般采用白紙作外封皮里面包黃紙。按照個數6個袱子為半貫,12個袱子一貫、24個為兩貫,一般不超過24個。另外還需要包一個地盤業主袱子。

包袱子
包法:傳統包法是準備好封紙和黃紙,使用封紙包一疊黃紙,數量適量。然后左右包過來,而后前后四個角向里面疊一點,最后前面后面疊過去用糯米沾好。
如何寫袱子?
1、背面、每包好一封就在袱子的背面寫上一個封字,這個封字寫在袱子折疊相交的位置。
2、正面、寫法從右至左一行一行依次寫:
今逢中元之期虔備冥財一貫(獨占一行)奉上(這兩個字在第二行,寫最下面)
故顯考某公諱名稱老大人正性收用(顯考為男顯妣為女,也可以是先父母。某公就是姓后面跟公,諱后面跟名字,男就是老大人,女就是老儒人)
查明放行,關津渡口(兩行并列為一行),孝男某某 媳某某 具
天運多少年月日焚化(天運指農歷)

袱子
禁忌和忌諱:
1、地盤業主單獨放一邊,一般放地上。
2、寫好的袱子可供放幾天再焚化,但是焚化的時間必須和袱子上面的時間統一。
3、燒袱子應該趕在黃昏插黑前燒。
4、需先燒地盤業主再燒其它袱子。
5、小孩晚上應早點回家
敬香
以上為中國中元節民俗燒袱子傳統,這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思想寄托,一種祖宗崇拜的祈福方式。我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拜佛主祈求佛祖保佑,同時我們也有祖宗崇拜的自由,祭奠逝去的親人庇佑。
中元節,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傳播到整個東南亞、尤其韓國。如果我們忘記了,韓國人會高興的撿起來說是他們的節日,并且申遺。民族復興,我們的文化也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