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也叫玄胡、玄胡索,曾是為了避諱宋朝一位皇帝的父親。后為避諱康熙的名字玄燁,又改名元胡索。
古人認為,延胡索可用于“一身上下諸痛”,特別以心痛、胃痛、腹痛等內臟、軀干疼痛最為適宜。它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化學藥品中的解熱鎮痛藥療效好,副作用少。
有研究者做過藥效試驗,質量比較好的延胡索所含總堿止痛強度大概是嗎啡的十分之四,嗎啡在西藥當中一直是鎮痛的中藥藥物之一。而且延胡索也是罌粟科的植物,但是它沒有成癮性,副作用也小。

延胡索
一、傳統功效與應用
1、胃痛
《本草綱目》曾記載以延胡索單用,用于胃痛,尤其是對于痙攣性疼痛,效果更好。《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鈴子散,以延胡索配伍川楝子,用于肝火內郁引起的胃痛和胸兩側脅肋痛。
如果兼有脾胃寒證,胃部有刺痛感,嘔吐反酸,怕冷,則加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溫中止痛,如《和劑局方》安中散。

胃痛
2、脅肋痛
肝郁氣滯,常見胸兩側脅肋脹痛,常嘆氣,可配伍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如果肝郁化火,煩躁易怒,頭暈脹痛,兩肋灼熱疼痛,口苦口干,加川楝子、梔子等瀉火。有寒證,小腹冷痛,頭頂疼痛,加川芎、青皮、吳茱萸等疏肝散寒。
3、胸部悶痛、心痛
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胸痹),喘息不得臥,常用延胡索。臨床常配丹參、川芎同用,活血化瘀止痛,或配伍瓜蔞、薤白等。

心胸悶痛
4、疝氣疼痛
可配伍小茴香、吳茱萸、川楝子等,用于寒凝肝脈,寒疝腹痛。
5、腹痛痢疾
《本草綱目》用于痢疾腹痛,以延胡索彥成細粉,米飲調服。或可配伍白芍、木香、黃連等。
6、跌打損傷所致血瘀疼痛
延胡索還可用于跌打損傷所致肢體瘀腫疼痛,如《圣惠方》用于墜落車馬所致筋骨疼痛,可以單用研細粉,用酒送服以助活血之力。
現代臨床用于骨折筋傷,多與土鱉蟲、自然銅、酒大黃同用,祛瘀止痛,流暢氣血,促進骨折的愈合。
7、肢體疼痛、風濕關節痛
《本草綱目》以延胡素配伍當歸、肉桂,用于氣血瘀滯、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疼痛,或者腰部冷痛。
8、偏正頭痛
《永類鈐方》以延胡素配伍青黛、牙皂研細末,水調灌鼻,用于偏正頭痛不可忍。
9、痛經、月經不調、閉經
(1)痛經、月經不調
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屬于血瘀氣滯者,均可用。常配伍當歸、香附等藥。
如《濟生方》用于婦女腹中刺痛、月經不調,以延胡索配伍當歸、橘紅等藥。
#守護她健康#
(2)血瘀所致閉經、腹中包塊
常配伍三棱、莪術、大黃、鱉甲破血逐瘀藥。

腹痛、痛經
二、現代藥理作用
1、具有明顯鎮靜、催眠及鎮痛作用,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鎮痛作用最強。臨床常用于鎮痛,如用于頭痛、月經痛以及胃腸疼痛。其鎮痛作用較一般解熱鎮痛藥強,服藥后15分鐘即出現鎮痛作用,并維持2-5小時,對胃腸道系統的鈍痛有良好止痛效果,對失眠、尤其是疼痛引起的失眠更為有效[黑龍江醫藥,2007,20(5):522]。
2、有輕度中樞性鎮吐和輕度降低體溫的作用。
3、有肌肉松弛的作用。
4、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氧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等作用。臨床曾以延胡索配伍柴胡、川芎、炒白芍、綠萼梅等藥,用于高血壓[湖北中醫雜志,2001,23 (7):32]。
5、對胃潰瘍有保護作用,能減少胃液、胃酸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臨床曾以延胡索配伍白及、海螵蛸等藥,用于胃潰瘍的治療[中醫中藥,2006,2(6):113]。
6、能促進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哆咖醫生超能團#
三、使用注意
1、延胡索常常醋制后用,醋制后可使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并且加強止痛的藥效,所以用于各類痛證宜用醋延胡索。
2、延胡索辛溫走散,活血行氣,所以血少血虛、月經量大、月經提前、產后血虛崩漏,以及孕婦慎用。
3、現代延胡索有的止痛作用不那么強,主要和藥材質量有關系,過去延胡素野生的多,生長很多年才挖,有效成分高,而現代的栽培品種不到兩年就挖了,有效成分含量就低了,不如古代那些野生的止痛作用強了。
參考資料:
《雷公炮炙論》《本草綱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華臨床中藥學》《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