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3000余所高校,在眾多高校中以985/211和雙一流高校,最受各位家長和考生的認可。
很多人都聽說過985、211和雙一流大學,可大家真的清楚這幾個標簽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在網(wǎng)上總是有人說,985和211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是雙一流的天下了呢?莫非985和211高校的檔次,沒有雙一流的高?
其實答案并非如此,兩者是不同時期的標簽,大家需要了解其背景后,再做評判。
什么是“985、211大學”和“雙一流大學”
985大學:很多人都聽說過985高校,截止到目前國內(nèi)共有39所高校被評為985,數(shù)量并不算多。
之所以被命名為985,是因為985是在1998年5月啟動,起初只有9所學校,后來才擴大到39所學校。

而這9所初始成員,也就是現(xiàn)在大名鼎鼎的C9聯(lián)盟,包括清華、北大、中科大、復旦、上海交通、西安交通、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11大學:211工程啟動較早,早在1993就開始啟動了,先后共納入116所高校。
命名211工程,是因為國家要面向21世紀,建設100所重點高校。

211高校的數(shù)量還是比較多的,值得一提的是985高考也都是211高校,不過211高校卻并不一定是985。
雙一流大學:相比985和211,雙一流是這些年較為流行的說法,雙一流是獨立于985和211之外的另外一個體系。
目標是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其中雙一流大學共有137所,其中42所為世界一流大學,另外的95所為世界一流學科。

多數(shù)985和211大學,同樣入選了雙一流高校,此外還有一些新增的大學。
“985、211大學”和“雙一流大學”,誰的檔次更高?
從上面的解釋我們不難看出,985/211和雙一流完全是兩個體系,所以說也沒有誰檔次更高的說法。
雙一流算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一個繼承,我們可以看到雙一流計劃中的多數(shù)高校,其實也都是曾經(jīng)的985和211高校。

教育部對于雙一流建設是這樣解釋的:雙一流不是985和211的翻版,而是一個全新的計劃。
比起985和211的一成不變,“雙一流”卻是5年評選一次,更能體現(xiàn)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
這也讓很多學校有了危機感,如果不努力發(fā)展,等到5年后就會被取消,督促學校不得不前進。

一些曾經(jīng)沒有評上985和211高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雙一流的標簽。
第二輪雙一流中就新增了7所高校,其中就有建校時間非常短的南科大,這對很多老牌學校都是一種刺激。
老師給出解答,可以主要參考“雙一流”院校
如果學生或家長,真的想要參考,最好以雙一流為準。985和211雖然也很權(quán)威,但畢竟距離評選也有一定時間了。
雙一流則是最新的標準,且每隔五年會重新評估一次,可以充分反應出現(xiàn)階段學校的學科建設情況。

雙一流的評選標準還是很嚴格的,如果學生能夠被評選成功,那么證明學校本身的實力還是不錯的,學生可放心地報考。
不過這里要提醒同學們一點,很多學校雖然是雙一流學校,但實際上只是學校的某一學科,達到了“世界一流學科”標準。
對于其他的專業(yè)和學科來說,他們依然是非一流水平,這點大家要搞清楚。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入學以后能獲得的學習資源,甚至是科研成果、保研名額等。
不過就社會認可度而言,一般企業(yè)不會糾結(jié)于,學校到底是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大家只會認為這是好大學而已。
高考生報考志愿要綜合考慮,不必唯名校論
考上名校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大家也不必完全唯名校論,一些學校雖然沒有被評上985/211和雙一流,但是他們同樣和優(yōu)秀。

例如上海的華東政法大學,雖然不是985、211,也不是雙一流,但是學校卻是全國政法類高校的TOP3,實力強勁,不容小覷。
對于想報考法學類的同學來說,華東政法大學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法學相關專業(yè)錄取分數(shù)更是比很多985高校還要高。
所以說高考報考還要綜合來看,根據(jù)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想要報考的專業(yè)綜合選擇。
尤其對于一些成績一般的同學來說,與其選擇211的冷門專業(yè),不如選一個雙非的熱門專業(yè),未來就業(yè)反而會更容易。
今日話題:大家來說說,你認為985、211和雙一流,這三者誰更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