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表姐家吃飯,正在和她聊天,突然表姐大聲地喊著:“說了不讓你光著腳在地上跑,你非不聽!你知道不知道,現(xiàn)在是冬天,光著腳在地上走容易感冒,說了幾千遍了,你耳朵聾了嗎?我真是懶得管你了。”
小外甥只是扭頭看了看媽媽,然后繼續(xù)玩積木,絲毫不管發(fā)生了什么。
中午吃飯時候,小外甥不吃飯,表姐又大吼:“讓你吃飯是害你嗎?你不吃拉倒,餓死我才不管呢。”
小外甥一聽,沖過去將飯碗狠狠地摔在地上,地上全是飯菜,姐姐狠狠地揪住小外甥,在他屁股上打了幾下,小外甥又哭又鬧,表姐心疼,又將他抱在懷里,說著:“媽媽打疼了你,媽媽再也不打?qū)氊惲恕!?/span>

IHUMAN MOM
我當時看到表姐家那一團糟的狀況,真為表姐擔憂:這哪是教育孩子啊,表姐根本不會和孩子溝通,長期下來,孩子將會變成什么樣啊,表姐也會身心俱疲的。
想必有很多家庭是這樣的情況吧。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才能夠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減輕家長負擔,孩子也會健康快樂成長。

和孩子溝通的本質(zhì)在于促使事情往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和孩子是朋友。
如果你總是站在高一等的位置上,給孩子一種權(quán)威的感覺,你們的交流是不對等的。
孩子不僅不會聽,還會怕你,或者反叛,故意往反方向走,比如小外甥會將碗狠狠地摔在地上。
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可以試著“蹲下來”(真的蹲下來;和他處于平等地位)和他協(xié)商,“我們吃飯吧?我們穿上襪子吧?”小孩不愿意脫衣服睡覺,你想要發(fā)火,不妨試著平靜一下,坐在她的床上,沉默。
此時無聲勝有聲,小孩看到這種情況,大概是覺得自己不懂事惹媽媽生氣了,她會乖乖地過來,摸摸你的胳膊,說媽媽,我乖乖睡覺,你不要生氣了,你也去睡吧,累了一天了。

IHUMAN MOM
另外,切忌說教。
一般來說,反復強調(diào)是增強教育結(jié)果的重要手段,但強度過大,刺激時間過長,卻容易使孩子厭倦。
小孩子天生喜歡多樣和豐富,呆板單一的說教容易使孩子反感。沒有一個孩子期望或真的認為會從父母聽到一句醒世良言。
不要說教,多就事論事,放平心態(tài),親切說話,才可能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父母應該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將“不要做”轉(zhuǎn)化成“要做”。
有兩個好方法:第一是給與孩子一定的選擇;第二是讓孩子主動說“好”。
第一種方法,舉個例子,孩子不想吃飯,你大聲喊著,你不想吃飯,難道想吃山珍海味啊,咱們家可沒那個條件!孩子一聽,肯定覺得這是挖苦,會反感。
如果你說:你不想吃飯,那么我們是去外面吃點,還是我給你烤個蛋糕?孩子一聽,肯定會有所反應。
第二種方法,比如:你大聲喊著不要將酸奶弄得到處都是。孩子一聽,想著把酸奶弄得到處都是一定會很有趣,就專門搞破壞。
假如你這樣說“你不是最怕蟑螂了嗎?酸奶會吸引蟑螂,到時候你又會嚇得蹦起來。”孩子一聽,自然就不會把酸奶弄得到處都是了。

IHUMAN MOM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我們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不會大聲呵斥或者喋喋不休。
試想一下,你童年是不是也喜歡玩玩具,媽媽叫你吃飯你也磨磨蹭蹭?該睡午覺了,你卻一直睜著眼睛。孩子天生好玩好動,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不要總是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兒子一直在玩積木不過來吃飯,你是不是可以這樣想:我孩子這么喜歡玩積木,這是多么益智的游戲啊,我應該支持他。這時候,你走到他身邊說,媽媽和你一起玩吧,或者說那我等你五分鐘,五分鐘之后我們再開飯。
孩子都是很有契約精神的。
你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孩子會很高興。五分鐘以后再開飯,孩子會想著媽媽真善解人意,我也不應該懂事一點,五分鐘再叫我吃飯,我不會違反這個規(guī)則。


IHUMAN MOM
復雜的說話VS簡單的表達

有的家長喜歡繞圈子,比如,你想要對孩子說這周末爸爸要出差,沒辦法陪你去動物園了。偏偏,他說到作為成年人,也有自己無奈的一面。諸如此類,孩子感到莫名其妙。
為何不直接將信息傳達給孩子呢?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很短暫,你拐彎抹角,孩子其實早已心理飽和了,便會自顧自地玩,對你沒反應,這時你又覺得孩子不尊重你,你很生氣。切勿兜圈子。

孩子漸漸長大,你要為孩子制定合理的規(guī)矩。
這樣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才能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共處、共同生活的良好環(huán)境,讓他意識到人不僅僅是個體,而是要與他人搞好關(guān)系的社會人,要讓他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重要。
但孩子并不總是能一味地遵守。當他第一次打破限制的時候,你應該想到這是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切忌使用懲罰、獎勵等方式,這是權(quán)威主義的表現(xiàn)。你更不應該情緒化地一味指責。

IHUMAN MOM
這時候你要跟他講道理,說明規(guī)矩需要遵守,人要有契約精神,既然答應了就必須遵守。
當他再次出格,你使用一些強制措施來規(guī)范他,也是合情合理的。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當你在訓斥孩子磨蹭的時候,常常你自己也出門太慢,又是忘記拿包,又是忘記涂口紅,幾次三番地回來,或者是一直出不了門,換這個衣服那個衣服。

IHUMAN MOM
孩子用眼睛觀察著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你大聲對孩子說:好好說話。你自己呢?你說孩子邋遢,你床上亂七八糟難道是孩子搞的?父母自己言行一致,孩子看到的也是好的善的一面,耳濡目染,他慢慢的會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做父母的絕對不是權(quán)威的化身,當你能設(shè)身處地為孩子考慮,不說教,不拐彎抹角,直接傳達信息,再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溝通的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好好和孩子交流。用心交流,父母的語言,孩子才會聽懂,才會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