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的故鄉
埃塞俄比亞被稱作“咖啡的故鄉”,傳說咖啡是一個叫Kaldi的埃塞俄比亞牧羊人發現的,當他的羊群吃過一種鮮紅的漿果后變得異常精力充沛,從而發現了咖啡樹。無論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有一點很肯定:
咖啡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亞。

在埃塞俄比亞,咖啡生產既是出于熱愛,也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埃塞俄比亞除了是世界第六大咖啡生產國,據報道,2018年,咖啡行業直接和間接雇用了埃塞俄比亞1億人口中的20%。2017年,該國生產了約47萬噸咖啡生豆,其中出口量約16萬噸。這意味著埃塞俄比亞出口的咖啡不到其產量的一半,其余的在國內進行消費。
幾個世紀以來,咖啡已經成為埃塞俄比亞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在埃塞,人們用來打招呼的常用短語是“buna tetu”,意思為“喝咖啡”,而埃塞最著名的諺語之一是 —— 咖啡是我們的面包。

埃塞咖啡的生產
埃塞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宜咖啡生長。咖啡主要種植在海拔1100米到2300米之間的南部高地上。埃塞咖啡一年收獲一次,9-12月紅色的咖啡果實成熟待摘。11-12月新一季的咖啡開始出口。
目前,埃塞仍使用傳統種植方法:人工護理咖啡樹,一直遵循不使用有害的殺蟲劑和除草劑的原則,取而代之的是,有機肥(肥料主要是落葉、枯草和動物糞便等)。擁有世界上唯一無污染的綠色有機咖啡的美名。
由于種植方式不同,咖啡可以分為森林-半森林咖啡(Forest or semi-forest coffee)、庭院咖啡(Garden coffee)和種植園咖啡(Plantation coffee)三種。
60%的咖啡屬于森林-半森林咖啡:在這樣的野生咖啡林里,不用農藥,而是使用生物方法防治害蟲。
35%的咖啡屬于庭院咖啡:種植呈立體式分布,咖啡位于下層,在其他農作物的蔭蔽下獲得適宜的生長環境。肥料主要是落葉、枯草和動物糞便。
5%的咖啡屬于種植園咖啡:這是一種現代化的種植方式,咖啡也是成林生長,但是使用新品種,并與其他遮蔭樹木成排間隔種植。

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咖啡又可以分為水洗咖啡(Washed coffee)和日曬咖啡(Sun-dried coffee)兩種。
水洗咖啡:采用新鮮采摘的完全成熟的果實加工,采摘很仔細且有專業人員的嚴密監控。經過挑撿的干凈的咖啡豆在采摘當天就要去漿,然后發酵、水洗、烘干、去皮。加工后的咖啡豆濕度保持在12%左右。
日曬咖啡:主要由家庭采摘,紅色的咖啡豆被放置在水泥地板上或高桌上晾曬至約11.5%的濕度,然后去皮、清洗。
咖啡豆的自然特征包括大小、形狀、酸度、質感、口味和香氣。埃塞的咖啡豆小、香濃,有著葡萄酒一樣的酸味,深受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埃塞的知名咖啡產區
西達摩 Sidamo
海拔:1400~2200米
采收期:10月~次年1月
品種:原生品種
西達摩位于東非大裂谷的肥沃高地上,是埃塞俄比亞三個注冊商標的咖啡產區之一,雨量充足,溫度適宜,土壤肥沃。
這里生產的咖啡豆有大約60%是經過水洗加工的。西達摩咖啡以其濃郁的風味、醇厚的body、明亮的酸度以及花香、柑橘味而聞名,相當受到喜好果味十足且香氣豐富的咖啡迷的歡迎。此區也出產埃塞俄比亞幾種海拔最高的咖啡。

耶加雪菲 Yirgacheffe
海拔:1750~2200米
采收期:10月~次年1月
品種:原生品種
耶加雪菲是西達摩產區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咖啡風味而被細分為一個獨立的微產區。這里生產的大部分咖啡都由水洗加工,可以被描述為一種明亮、中等body的咖啡,眾多來自耶加雪菲的水洗咖啡都帶著爆炸性的香氣,豐富的柑橘與花香氣息,口感清淡優雅。毫無疑問,這里是最優秀的咖啡產區之一。

哈拉爾 Harrar
海拔:1500~2100米
采收期:10月~次年2月
品種:原生品種
此區圍繞在小鎮哈拉爾周圍,是埃塞俄比亞歷史最為悠久的咖啡產區之一。來自本地的咖啡豆口感相當獨特,通常采用日曬處理法,多半種在需要額外人工灌溉的區域。
產區長久以來維持良好的聲譽,即便經過日曬處理后的咖啡,口感可能讓人覺得不夠純凈,帶著猶如木頭味般的土壤氣息,到明顯的藍莓果香。此區咖啡囗感是如此特殊,常令咖啡從業人員印象深刻,許多人認定這是讓他們對杯中口味多樣化大開眼界的咖啡產區。
莉姆 Limu
海拔:1400~2200米
采收期:11月~次年1月
品種:原生品種
產量較少,主要外銷歐美市場,有水洗、日曬和半水洗三種處理法。
莉姆通常是一種酸度相對較低的水洗咖啡,花朵與柑橘味的表現也遜色于耶加雪菲和西達莫,卻多了一股青草香與黑糖香氣,果酸明亮。此區生產者規模多半較小,卻有幾座國營的大型咖啡園。

相關產地還有包括,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古吉(Guji),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杯測風味,于2010年被ECX(埃塞俄比亞商品交易所)單獨成立為一個獨立產區;吉瑪(Djimmah),這是埃塞俄比亞咖啡產量最大的產區,占出口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