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陳情令》等影視劇的大肆熱播,古琴、古箏逐步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然而,電視劇雖好,但也有不少笑話,很多人還是分不清古琴和古箏。
這一期,我們就來講講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區別一 、歷史淵源
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在3000多年前,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區別二 、外觀形制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屬于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區別三、音色,音域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松。
古箏悅耳:古箏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悅耳

區別四、演奏方式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區別五、曲譜不同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后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區別六、學習難度
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非常難練。
所以技巧上箏更難學,而在意境的表現上,古琴歷來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需要琴者學問修養的長期積累與體悟,才能深入琴道。

古琴和古箏雖然沒有太多的聯系,但是他們到底有什么不同一直是許多人心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看完這篇文章以后可別在古琴古箏傻傻分不清楚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