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被前輩所錮,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庇终f:“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于“落盡皮毛,自出機杼”,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五十歲以后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創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

明周臣繪《楊萬里詩意圖》
1.《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依;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相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此詩寫得猶如一幅充滿層次感的美麗圖畫: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富有詩情畫意。
2.《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童趣,展示了兩個無憂無慮的孩童充滿童稚的行為,其行為透露出了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體現了兩個孩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3.《小雨》
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小雨》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前兩句刻畫小雨,說絲絲細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既不大下又不肯停下;后兩句寫在屋上、樹叢中的雨水漸漸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來。作者賦予小雨以感情,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4.《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新柳》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寫景詩,前二句,寫柳長與柳色;后二句,寫出一派水中柳景。這首詩用詞活潑新穎、情味雋永。
5.《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桑茶坑道中》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作。此詩描寫夏日江南田野水邊的景色:剛下過一陣雨,暖日和風,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同時描繪了兒童牧牛與牛吃草的動態畫面,營造了生機無限的意境。全詩遠景寫意,著色粗放淋漓;近景寫人,工筆勾勒,細致入微。此詩浸潤著古典的靜穆與純凈。
6.《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

《夏夜追涼》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全詩明曉通暢,毫無艱深之處,卻又回味無窮。
7.《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酒樓。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其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主要描寫鄉村田園風光。第一首詩通過寫酒樓、柳條上的春光,清明節村歌社舞的鄉土風俗,抒寫了作者雖客居他鄉卻依然閑適的心境;第二首詩選取籬落、菜花、兒童、黃蝶等意象,運用細節描寫,表明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之情。全詩語言清新,形象鮮明,富有情趣。
8.《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殘, 荷花蕩里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 行了南山卻北山。
其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其中第二首廣為傳誦,其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后二句具體描繪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獨特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于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后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又凝練含蓄。
9.《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午睡初起,無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詩寫作者從書齋來到庭院里,百無聊賴,便捧起水來灑在芭蕉葉上,使兒童誤以為下雨,表現其慵懶的情緒。全詩精于煉字,充滿生活情趣。
10.《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其一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其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借景抒情,融情入境。第一首以浪漫的構思,奇特的設想,表現了作者熱愛故園春光的真摯感情;第二首寫詩人漫步于水榭亭邊的幽徑,柳條、花影、幽徑、鳥鳴,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詩人宦游異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對故園海棠的懷想之情。詩歌構思精巧,意境優美,表現婉曲,韻味幽深,別具風采。
11.《過揚子江二首》
其一
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云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其二
天將天塹護吳天,不數崤函百二關。
萬里銀河瀉瓊海,一雙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閑。
多謝江神風色好,滄波千頃片時間。

《過揚子江二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從江上景色寫起,由景入情,表現了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徒勞的思想,隱含著對當時國家形勢的擔憂;第二首詩稱贊揚子江形勢險要,景觀雄麗,交通便利,含蓄地表達了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天意不能代替人為的觀點。組詩寫景結合形勢,意境開闊,感慨深遠。
12.《初入淮河四絕句》
其一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其三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初入淮河四絕句》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總起,以“意不佳”點題,奠定了組詩的基調,并化用前人詩句以說明“意不佳”的原因;第二首詩以欲抑先揚的手法對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進行委婉的譴責;第三首詩因眼前景物起興,以抒發感慨,采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表達了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愿望;第四首詩寫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壓迫之苦,并借羨慕鴻雁南飛來表達遺民們對故國的向往。組詩慨嘆半壁淪陷、半壁偏安的慘淡時局,縈懷北方淪陷區的廣大人民,感觸豐富,意蘊深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
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響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其三
后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
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里促銀鞍。
其五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其六
正是行人腸斷時,子規得得向人啼。
若能淚得居人臉,始信春愁總為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組詩共有六首,全是寫春日山行情景。第一首狀寫峽谷險峻溪水深邃的奇景;第二首寫溪水行跡和聲響,寄寓作者求靜的感情;第三首表面是寫溪水性情,實際是借物抒情,表達作者對自由的追求;第四首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鬧的景象;第五首抒寫下山的深切感受;第六首通過聯想抒寫思歸的情思。這組詩中,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運用擬人修辭和動靜結合的手法,敘寫山區行路的感受,營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簡單而深刻的哲理,語言通俗易懂,體現出誠齋體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