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 cuī :左右結構,左收右放。
左部“扌”旁為固定寫法,斜勢抗肩,左伸右收,不要寫寬。短橫露鋒輕入,扛肩稍大;豎鉤起筆稍重,從短橫的右端下行,稍帶弧形,勁挺有力,跪筆彈鋒出鉤,鉤不可大;提筆起筆要左探,切筆后向右上方提筆出鋒,過豎筆即止。
右部“崔”字上收下放。上面“山”要緊湊,不可寫寬:中豎厚重,要看準位置,起筆略高于左部,稍左斜;豎折露鋒入筆,豎身打個小彎,由輕漸重,到位后向左稍帶,不需提筆,向下切筆,然后斜向右上行筆寫橫,抗肩,向右漸輕;右邊短豎稍左斜,收筆擋住橫畫。下面“隹”要注意與“山”的位置關系:撇筆從“山”橫畫里起筆,稍直,收筆緊挨左部豎筆;豎筆虛接起筆,細長,中間稍輕,略帶弧形,垂露收筆;右邊部分橫畫等距平行:首點上靠,左斜;三個短橫不要重,注意起筆、形態、長短的變化;豎筆實接起筆,垂直有力;最后底橫實接起筆,稍呈拱形,收筆稍重,平穩整字。
歐陽通
柳公權
顏真卿
歐陽詢
王羲之
王獻之
蘇軾
黃庭堅
王羲之
祝枝山
黃庭堅
唐 摹本王羲之《姨母帖》
東晉 王羲之《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唐摹本)
宋 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卷》
唐 柳公權《玄秘塔碑》
隋 《董美人墓志》
宋 張即之《雙松圖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