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我家寶寶是不是發燒了?”
護士一量,“沒啊,正常的”,
“37.5度了,不是低燒嗎?”
“真的不是,就是正常體溫……”
這樣的對話,小南每天都要聽到N次,聽得多了后,得,犧牲一下休息時間,給大家說說寶寶多少體溫正常、多少體溫算發燒吧。
寶寶體溫37.3或37.4.或37.5不算低燒
首先,寶寶體溫37.3或37.4.或37.5,都是正常體溫,不算低燒。
正常體溫怎么理解呢?一般來說,我們的體溫是相對恒定的,不過這個恒定呢,它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數字,而是指一個溫度范圍,只要在這個范圍內就行。
然后,我們的體溫又可以分為機體深部溫度和體表溫度,深部深部,沒啥外界干擾,那自然是恒定和均勻滴,體表的嘛就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
所以,小南要說的是,咱們可不能用體表溫度來當體溫,而是要用平均深度溫度來當體溫。
而且,在口腔、直腸(肛門)、腋窩體溫這3兄弟中,直腸體溫是最接近深度體溫的。
那這3兄弟正常表現是怎么樣的?它們正常值的范圍分別是:口腔溫度36.3-37.2度;直腸溫度比口腔溫度再高0.3-0.5度;腋下溫度35.8-37.3度。
至于寶寶,一般體溫范圍都在35.9℃~37.5℃之間,醫院里用的是耳溫槍,一般37.5℃以上算發熱,其中低燒的范圍37.5-38℃。
為啥寶寶的體溫會來回波動?
有爸媽問,那為啥寶寶的體溫會在37.3℃或37.4℃或37.5℃之間跳躍?
跳來跳去的話,可能是這么幾種情況:寶寶是不是衣服穿多了?是不是剛吃了奶?是不是活動過了?是不是近期有過感冒?
如果這些可能情況都沒有,寶寶也沒有其他不適表現,一般都不用擔心,也不用做啥。
因為小孩子的體溫易于波動,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甚至哭鬧、吃奶后身體產生的更多熱量,都會讓他們的體溫發生變化,所以一看寶寶體溫有點升高,就別嚷嚷“發燒了發燒了”。
短暫的體溫波動,波動就波動吧,只要沒有異常表現,寶寶也沒什么不舒服的,都很正常,爸媽不要“草木皆兵”。
再說,一般情況下暫時有波動,體溫也不會升得太高,多為 37.5℃~38.0℃之間。
用哪種方法給寶寶測體溫?
說到這里,爸媽對寶寶有沒有發燒應該了解了吧,那么,用哪種方法測體溫呢?
肛溫、口溫、腋溫、耳溫、額溫……這么多方法中,肛溫確實是最接近身體內部真實溫度的,但是,不建議0-5歲的寶寶測肛溫和口溫哦。
為啥?得考慮到這個很重要的原因:測肛溫一般用的是水銀溫度計或電子體溫計,萬一寶寶不配合,扭來扭去弄斷了呢?出于安全考慮,還是暫時擱置吧;
新生兒可以用電子溫度計測量腋溫;
一般來說,口腔測溫需要5到7分鐘;腋下測溫需要10分鐘;肛門測溫需要3到4分鐘,具體的操作,說明書上最詳細,一定要仔細看哦。
爸媽在給寶寶測體溫時,最好多測幾次,如果數字相差不大,以最高的那次為準;
對了,前面小南說過寶寶的體溫容易波動,所以最好在他們安靜時,或者飯后、運動后30分鐘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