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鮮枸杞。 張海雯 攝
中新網青海德令哈8月28日電 (張海雯)記者28日采訪了解,依托枸杞、藜麥、中國藏蒙藥等豐富的生態生物資源優勢,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著力培育有機食品、生物醫藥等特色生物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融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海西柴達木盆地天然枸杞資源面積達100萬畝,柴達木枸杞種植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東南緣諾木洪和德令哈周邊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使這里生產的枸杞品質達到國際同行業最高標準。
圖為枸杞種植園用枸杞喂食雞苗。 張海雯 攝
在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的萬畝純凈枸杞園內,工人們忙碌著采摘和晾曬枸杞鮮果。“我們種植的有機枸杞有一萬畝,年產量300多噸,主要銷往德國等歐洲國家,現在市場需求供不應求。”海西萬盛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連東向記者介紹。
純凈萬畝枸杞種植園堅持“產業興林”戰略,逐步形成了以萬畝有機標準化出口基地為代表的枸杞種植、加工、銷售的林業產業體系,社會效益凸顯。并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林業產業發展新型模式,積極引導當地農牧民群眾參與枸杞種植、管理、采摘等環節,迅速壯大枸杞基地,每年帶動近萬余人增收,人均增收1.2萬元。
在戈壁新城德令哈,枸杞不僅僅是單一的植物種類,更是一種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的體現。枸杞樹具有防風固沙作用,在海西“生態立州”戰略的指引下,截至2016年底,通過退耕還林、財政支農資金枸杞基地建設、公益造林等林業工程項目扶持,德令哈市枸杞種植面積達7800公頃。據統計,德令哈地區年產枸杞5萬噸,已經開發利用經濟價值10億元,潛在經濟價值近百億元。農戶們通過標準化生產基地在節水設施方面采用國外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在發展綠洲農業探索出了新路,為固沙防沙積累了用水資源。
現如今,柴達木枸杞產業集聚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枸杞種植而帶動枸杞雞、枸杞羊、枸杞花蜜、枸杞配方飼料等產業發展,成為德令哈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循環農業的產業泵之一。枸杞種植的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工商資本投身其間,并不斷研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據了解,如今開發產品已達50余種,為海西生物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帶動加工包裝業、物流業、服務業、旅游業等發展,解決了社會富余勞動力就業,增加了農牧民收入,加快了農牧民脫貧攻堅步伐,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