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又名拳頭瓜、洋絲瓜、菜肴梨等,為葫蘆科佛手屬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國北方地區多做一年生栽培,主要有白皮和綠皮兩個品種。佛手瓜以耐貯、耐運、病蟲害少、風味獨特而深受人們的歡迎。
1、整瓜繁殖
即以整個瓜作為播種材料進行繁殖的方式。該繁殖方式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用此法繁殖較易培育出健壯苗,但由于種瓜體積較大,在貯存、調運等方面有諸多不便,尤其在大量用種苗的情況下還存在著成本較高的問題,以及在貯存、催芽、育苗等一系列環節中因溫濕度控制不好而引起的腐爛所造成的損失問題。
該法育苗主要有三個基本環節:一是選好種瓜,種瓜要求無損傷、無凍害、成熟好,重量在200–300克左右的中等瓜;二是催好芽,催芽時通常將選好的種瓜裝入塑料袋或埋在濕沙里,沙的相對持水量保持在75%左右,一般用手抓起不沾手,用力握緊不滲水即可,溫度控制在15–20℃。但應注意催芽期間溫度不要盲目增高,以免芽細弱而不健壯。大約15天左右,瓜的頂端就開裂并陸續長出稀疏根系;三是加強育苗管理。少量育苗一般用直徑20–30厘米的花盆或底部扎有孔的塑料袋即可,大量育苗一般采用苗床。
具體做法是將已催好芽的種瓜發芽端朝上,柄端朝下,直栽或斜栽在育苗缽或苗床上。北方地區,冬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溫度能較好地控制在10-30℃左右,是極為理想的育苗場所。栽后要注意保溫保濕,出苗前溫度控制在20℃左右,出苗后降至12-15℃,以利培育壯苗。如幼苗徒長,可于4-5片葉時摘心,保留1-2個健壯側枝。
2、裸種繁殖
又稱光胚繁殖,即采用無種皮的裸露種子進行繁殖的方法。用此法繁殖,出苗快且出苗率高,便于運輸,剖取裸種后的瓜仍可經濟利用,比較適合集約化育苗。但該法繁殖技術上要求較嚴格,從目前來看,由于一般技術資料對該法介紹的較少,以及推廣不夠等原因,生產上實際應用的很少。用該法育苗可首先將選好的種瓜放在20℃左右的環境中催芽,當胚胎基長好,幼芽長至3厘米左右時,輕輕掰先端的縫合線,用無菌鑷子撥動胚胎,然后取出栽在育苗缽或苗床上,苗期管理同上。
3、扦插繁殖
該繁殖方法是在整瓜育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前被采用的扦插方式主要有二種:一是利用佛手瓜植株的叢生性,即由1個佛手瓜可生長出許多叢芽,當叢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用小刀將芽苗帶母體與須根切下,為提高芽苗的成活率,可用生根劑處理后,再單株栽植培養。另一種是將佛手瓜提前育苗,培育出具有多側蔓的健壯秧苗,然后將秧苗剪下切段,每段帶2-3個節,用吲哚乙酸或生根劑處理后,扦插在苗床中進行育苗。以上扦插繁殖育苗經濟可行,但在管理過程中非常嚴格,培養出的苗子往往長勢弱,成株產量低,目前生產上應用的也較少。此法育苗生長前期應注意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早發苗、快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