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蘇,香草佳木?!保粋€性情殘暴而多面的秦始皇能給自己的長子取一個如此文雅的名字,由此可見,秦始皇對這個長子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扶蘇能成為一個品行仁厚的治世賢君。
嬴扶蘇確實也不負秦始皇的厚望,此人性情溫和、深明大義、知書達理,此等人才當然深得父皇始皇的厚愛。
按照古代“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級,皇子扶蘇被尊稱為“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拜儒學大家淳于越為老師,從小便受到儒家仁義思想的熏陶,為人心懷仁慈,隨著年齡的增長,被立為太子后,扶蘇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公元前212年,秦朝政府抓捕了“妖言惑眾”的術士460余人,隨后并把他們全部坑殺。史稱“坑儒”,此事件與焚書事情合稱“焚書坑儒”。
秦始皇做事堅決果斷,冷酷無情,而太子扶蘇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看到焚書坑儒的暴政,非常擔憂,向自己的父親諫言說:“現在天下初定,殺害這么多儒生恐怕引起人心不穩,不利于國家穩定,希望父皇開恩,饒了這些儒生。”
而以法家治國的秦始皇萬萬沒想到第一個反對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如此看重的太子,他非常的失望,他覺得太子扶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且性格太仁慈,這將來不會是一個治國的好君王,如是非常失望的把太子扶蘇發配到了北方,讓他跟蒙恬一起去守衛邊疆去了。
這個決定是秦始皇一生中犯過最嚴重的錯誤之一。
太子被發配之后,中央政權便以趙高、李斯等人為中心,太子的地位已經嚴重被削弱,大家心里面的皇位繼承人形象也開始模糊,反而讓趙高成了政治明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達趙國故地沙丘卻突然病倒了,秦始皇感覺自己很難康復了,終于放棄了長生不老的夢想,他匆忙寫下一封秘密詔書,讓人送去北方,讓太子扶蘇回咸陽支持事宜并繼位。
然而,事與愿違,這封密詔流到了趙高、胡亥的手里,趙高一看這是天大的好事落到了他面前,趙高并威脅李斯要立胡亥為皇,很顯然此件事情的真正策劃者是胡亥,沒有胡亥的支持,趙高等人沒有這么大的本領。
秦始皇駕崩后,趙高等人并為對天下公布,而是秘密合計扶持胡亥登基。

趙高等人以秦始皇的身份向太子扶蘇寫了一道詔書,假詔書以秦始皇的名義,宣布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嚴厲斥責太子扶蘇和蒙恬,并命令二人自裁。
蒙恬看完詔書覺得其中必有蹊蹺,并對太子扶蘇說:“太子殿下,你不能自裁,你應該先回咸陽面見皇上,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定奪?!?/p>
然而,太子扶蘇此時卻表現出了愚忠、愚孝的性格說道:“父皇要兒臣死,兒臣不得不死。”,說完便自裁了。
公子扶蘇這樣的結果反而說明了其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領袖人物,政治手段比胡亥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