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初期,德國南部的符騰堡王國,爆發了一種非常神秘的疾病。
大量患者出現諸如視力模糊、吞咽困難、肌無力等癥狀,而且很容易丟掉性命。
由于無法確定發病原因,且暫無任何規律可尋,一時間引發很大社會恐慌……①
這時候,醫生Justinus Kerner在多次調查中,發現一個奇怪的共同點:↓
這些人發病之前,都曾經吃過當地生產的一種血腸。

于是,他認為,這些血腸里面必定含有某種致病的毒素,并將其命名為“香腸毒藥”。
其實,這種神秘的“香腸毒藥”,就是肉毒桿菌毒素。
在誤食了含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物后,會出現上上述癥狀,且病死率非常高。
時光荏苒,人們隨后發現,給加工肉類中添加了硝酸鹽\亞硝酸鹽,能有效抑制肉毒桿菌毒素的滋生,而且幾乎完全消除了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風險。
是的,硝酸鹽\亞硝酸鹽能發揮防腐殺菌的作用,而且能讓肉顯得更加粉嫩或者發紅,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加工肉類中。
很多人覺得,硝酸鹽\亞硝酸鹽這東西不是致癌么?怎么還能被添加進食物中?

實際上,硝酸鹽\亞硝酸鹽有它們非常『天使』的一面,能加持健康,有益身心,甚至益處大于害處,不信就跟我一起來看看。▼
人為什么能接觸到硝酸鹽\亞硝酸鹽?
首先,人是怎么接觸到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呢?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環境中的氮,通過各種生化反應,合成了氨基酸,這個過程會自然產生硝酸鹽。
而植物中的一些生物酶,又會把一部分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所以,日常大家吃的蔬菜中,基本都含有微量的硝酸鹽亞硝酸鹽。

除此之外,如前所述,硝酸鹽亞硝酸鹽還會被人為添加進,諸如香腸、培根、火腿等加工肉類中。
在添加了硝酸鹽亞硝酸鹽之后,這些肉會呈現出粉紅色或者紅色,看起來很誘人。
另外,硝酸鹽亞硝酸鹽也有防腐作用,可以延長保質期并抑制細菌(特別是肉毒桿菌毒素)的滋生。
人類日常膳食中攝入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約95%來自蔬菜,甚至一些飲用水中,約5%來自加工肉類。
可以說,只要你吃飯,幾乎是逃避不了硝酸鹽亞硝酸鹽的。
不止如此,更會令你驚訝的是:身體自己會生產亞硝酸鹽,而且一般情況下,產量會遠大于你吃進去的量。
攝入身體的硝酸鹽,在與唾液中的細菌接觸時,就可能轉化為亞硝酸鹽。
而唾液中的亞硝酸鹽,占人體總亞硝酸鹽暴露量的70-90%。

是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長久以來,都自然存在于人體中。
進入身體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除了一小部分會發揮一定作用外,大部分會在5個小時候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一般情況下,通過食源攝入硝酸鹽亞硝酸鹽的量,根本不會引發中毒。
但是,正所謂“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幾乎任何東西,甚至于水,達到一定量的時候都會對人有致命危害。
當亞硝酸鹽攝入過量,比如一次性吃進去300—500毫克,就有可能引發中毒(胸悶、呼吸困難、心悸、頭痛等等)。
不過,出現這種狀況的概率非常非常小,除非誤食了工業用亞硝酸鹽,或者不良商家在加工肉食中違規添加了過量亞硝酸鹽。
了解到這些,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對硝酸鹽亞硝酸鹽抱有敵意,認為它們百害無益的人,可能要重新思考咯。
事實上,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真的是非常非常多的。
亞硝酸鹽對人體的益處
→充當抗菌素,幫助身體抵御病菌侵害
硝酸鹽亞硝酸鹽從消化系統循環進入血液,然后進入唾液,之后再返回消化系統。
這個過程中,它們會通過殺死諸如沙門氏菌之類的致病菌,保護人體免受胃部感染和食源性疾病的侵害。
而且,亞硝酸鹽在預防蛀牙方面也有一定功效,這是因為口腔中的很多細菌在高亞硝酸鹽的環境中會死亡。
→有助降低血壓,增強血管皮質功能
亞硝酸鹽遇到胃酸之后,就會產生一些化合物,其中一種就是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一種重要的信號分子,它能穿過動脈壁,并向動脈周圍的細胞發送信號,告訴它們放松。

當這些細胞放松下來后,血管擴張,血壓自然下降。
研究表明,硝酸鹽補充劑,如甜菜根汁,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將血壓降低4—10mm/Hg。②
在另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那些吃更多含硝酸鹽蔬菜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更低。③
→預防心臟病或者中風
血壓升高是心臟病和中風的最強風險因素之一,所以上述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氮通過降低血壓,顯然起到預防心臟病或者中風的作用。
而且,一氧化氮有擴張血管的效果,這就會無形間增大血流量。

對于預防,甚至逆轉心肌由于血流量減少,而得不到足夠氧氣時的心絞痛和胸痛。
→提高身體機能,增強體力
2009年,有一項研究顯示,當運動員連續6天,每天喝下大約2杯含硝酸鹽的甜菜根汁(富含硝酸鹽)時,他們的高強度運動耐受性提高了16%。④

這可能是一氧化氮的產生,使得血管中的血液增多,進而給肌肉組織輸送了更多的氧氣,最終改善了肌肉細胞。
還有一個原因是,一氧化氮會增強肌肉線粒體的工作效率,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來源,更高效的線粒體可以實現更有效的氧代謝。
膳食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實際上對人體健康有不可小覷的支持,但更多人的質疑它們的地方在于:認為它們會致癌。
硝酸鹽亞硝酸鹽致癌?
事實上,硝酸鹽亞硝酸鹽本身并不致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硝酸鹽亞硝酸鹽會直接引發癌癥。
不過,它們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會轉化為一種叫做『亞硝胺』的化合物,它才是真正的致癌物質(注:并非所有的亞硝胺都致癌)。
那么,硝酸鹽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的條件有哪些呢?
當亞硝酸鹽暴露在高溫的情況下(通常高于130攝氏度),會和氨基酸(由膳食蛋白質分解形成)反應,產生亞硝胺。
此外,當亞硝酸鹽遇到胃酸,也有可能轉化出一些『亞硝胺』。
但是,不必過分擔心,人類飲食中,特別是蔬菜中,會含有足量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多酚、β-胡蘿卜素等)。

這些抗氧化劑,有阻礙亞硝胺形成的作用,而且會促使亞硝酸鹽一到達胃部,就轉化為有益身體的一氧化氮,而不是亞硝胺。
加工肉類中經常會見到添加劑:抗壞血酸(又名維生素C,抗壞血酸鈉,異抗壞血酸等),也是為了發揮抑制亞硝胺形成的作用。
但是,這種人為添加,而非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劑能起到多大作用,目前還存在爭議。
關于硝酸鹽亞硝酸鹽,除了致癌,坊間還流傳著更多負面信息,比如發酵食品中亞硝酸鹽超標,千滾水剩菜的亞硝酸鹽超標,都不能吃,這種說法可信么?
發酵蔬菜亞硝酸鹽超標?
前面說到,蔬菜中本來就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那經過發酵預消化之后,豈不是會增加更多?
對于這點,我想說你的擔心大都是多余的。
可千萬不要低估乳酸菌的『威力』,乳酸菌會產生亞硝酸鹽還原酶,對亞硝酸鹽有超強的降解能力(公眾號回復發酵,獲取關于發酵食品好處的文章推薦)。

乳酸菌的含量慢慢升高
不過有些泡菜的亞硝酸鹽確實比較高,那就是才開始發酵的泡菜。
中農大,做了1個研究,用自然發酵的泡菜和接種發酵的泡菜對比。
發現,接種發酵的泡菜亞硝酸鹽一直下降,自然發酵的泡菜,亞硝酸鹽一開始會飆升,然后回慢慢下降,在10天左右就算安全了。⑤

發酵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
當然,這只是針對白菜,針對其他菜的數據,也不太一樣。
但是,我們現在看數據,就算是峰值,也就30mg/kg,一般人吃泡菜,能吃多少,2兩差不多了吧,所以說,量真的很少很少。
至于剩菜,有研究曾發現,把一盤子做好的菜不翻動,直接放進冰箱,第二天,亞硝酸鹽的含量也只是從3mg/kg,升高到7km/kg,完全處在安全范圍,更何況你并不是天天吃剩菜。
再舉個有趣的栗子,日本人最愛帶便當,這肯定是提前做好的,可以說是經常吃“剩菜”,日本人卻是最長壽的國家。

而千滾水,就是反復煮沸的水,亞硝酸鹽的含量一般也處在安全范圍。
有研究發現,即使煮沸過5次的水,要一次喝120升才可能亞硝酸鹽超標。
但真的要喝這么多水,恐怕你亞硝酸鹽還沒超標,已經水中毒了吧。
關鍵的瘦龍說
所以,硝酸鹽亞硝酸鹽很常見,幾乎人人每天都在吃,唾液中的細菌也會把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它們不僅不是惡魔,還能在人體中發揮諸如殺菌、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健康、增強體能等等積極作用。
所以,多少年來人們對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敵意,是有失偏頗的。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向你還原一個真實的硝酸鹽亞硝酸鹽。
一般情況下,天然的硝酸鹽亞硝酸鹽來源,是非常安全的,甚至益處會大于害處。
剩菜中的那點點亞硝酸鹽,真的沒必要過分擔心,當然我不鼓勵你經常吃剩菜,新鮮的菜還是更好吃嘛。
但是,非天然的硝酸鹽亞硝酸鹽來源,還是不健康,就比如加工肉類,特別是那些看起來特別鮮艷的加工肉類,可能會亞硝酸鹽超標哦,不建議多吃。
所以,在購買加工肉類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且保質期內產品,并且警惕“三無”,或者小作坊加工品。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