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腹瀉、腹痛、黏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這樣的一些類似腹瀉但有時候又像是便秘的癥狀,而且多呈現多反復發作的趨勢,這其實都是結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
結腸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癥性病變,可由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原蟲等生物引起,亦可由變態反應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特異性炎性病變和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前者指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和偽膜性結腸炎等。中醫則認為結腸炎由于熱毒蘊結、脾胃虛寒、脾虛氣滯等原因造成的,治法以清熱解毒、溫中散寒、澀腸止瀉為主,下面來看一下幾種用于結腸炎的中成藥:

千喜片
千喜片由穿心蓮、千里光組成,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綠褐色至黑褐色,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瀉止痢的功效,主要用于熱毒蘊結所致腸炎、結腸炎、細菌性痢疾和鼻竇炎。每次口服2-3片,一日3-4次,重癥患者首次可服4-6片。

小建中顆粒
小建中顆粒由白芍、大棗、桂枝、炙甘草、生姜五味組成,為淺棕色至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具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嘈雜吞酸,食少心悸及腹瀉與便秘交替癥狀的慢性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每次口服1袋,一日3次。外感風熱表證未清患者及脾胃濕熱或明顯胃腸道出血癥狀者,不宜服用。

腸炎寧片
腸炎寧片由黨參、白術、黃芪、赤石脂、姜炭、木香、砂仁、補骨脂、葛根、防風、白芍、延胡索、當歸、兒茶、罌粟殼、炙甘草十六味組成,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褐色,氣香,味苦,具有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不調、五更泄瀉、時帶黏液,伴腹脹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墜脹;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見上述證候者。每次口服4-5片,一日3次,禁食酸、冷、刺激性的食物,兒童慎用。

補脾益腸丸
補脾益腸丸由黃芪、黨參、砂仁、白芍、當歸、白術、肉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風、木香、鹽補骨脂、煅赤石脂十五味組成,為黑色的包衣水蜜丸,斷面可見兩層,外層為棕褐色至黑褐色,內層為黃棕色至紅棕色,氣香,味甘辛、微苦,具有益氣養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泄瀉,癥見腹脹疼痛、腸鳴泄瀉、黏液血便;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見上述證候者。每次口服6g,一日3次,兒童酌減,重癥加量或遵醫囑,30天為一療程,一般連服2-3個療程,孕婦慎用。

瀉痢消膠囊
瀉痢消膠囊由酒黃連、蒼術、酒白芍、木香、吳茱萸、姜厚樸、檳榔、枳殼、陳皮、澤瀉、茯苓、甘草十二味組成,為硬膠囊,內容物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和粉末,氣微香,味苦,具有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腹痛泄瀉、大便不爽、下痢膿血、肛門灼熱、里急后重、心煩口渴、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急性腸炎、結腸炎、痢疾見上述證候者。每次口服3粒,一日3次,孕婦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