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就是中藥瓜蔞的塊根,最早就叫瓜蔞根。唐宋時期,將鮮塊根加工成粉狀應用,所以叫天花粉。唐宋以后,又不再加工成粉了,但是“天花粉”的名稱則保留了下來,沿用至今。全國各地皆有生產(chǎn),秋冬采挖后,切段曬干入藥。
一、天花粉的功效:
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功效能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尤以清熱止渴為長。張錫純稱其為“止渴要藥”。
常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等證的治療。現(xiàn)代糖尿病凡見煩熱而消渴者,皆宜用天花粉。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jīng)》:“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
《本草綱目》:“栝樓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潤枯。”
《本草逢原》:“栝樓根,降膈上熱痰,潤心中煩渴,除時疾狂熱,祛酒癉濕黃,治癰瘍解毒排膿。”
《滇南本草》:“治癰瘡腫毒,并止咳嗽帶血。”
《長沙藥解》:“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痙病之攣急,解渴家之淋癃。”
《本草備要》:“酸能生津,甘不傷胃,微苦,微寒。降火潤燥,滑痰解渴。生肌排膿,消腫,行水通經(jīng),止小便利。治熱狂時疾。胃熱疸黃,口燥唇干,腫毒發(fā)背,乳癰瘡痔。”
二、天花粉的配伍應用:
1.用于熱病熱邪傷津,口干舌燥、煩渴,以及消渴證。天花粉能清胃熱,降心火,生津止渴。治熱病煩渴,或雜病中以口渴為主癥者,常配伍玄參、蘆根、茅根、麥冬等滋陰清熱之品。治糖尿病煩熱消渴,常配伍葛根、五味子、知母等,即玉液湯。治內熱消渴,氣陰兩傷,常配伍人參,即玉壺丸。治燥傷肺胃,咽干口渴,常配伍沙參、麥冬、玉竹等,即沙參麥冬湯。
《珍珠囊》:“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
2.用于肺熱咳嗽或燥咳痰稠,以及咳血等證。天花粉能清泄肺熱,降膈上熱痰并潤肺燥。治肺熱燥咳,常配伍天冬、麥冬、生地等,即滋燥湯。或配伍貝母、桑白皮、桔梗等,即射干兜鈴湯。
3.用于癰腫瘡瘍,熱毒熾盛,赤腫焮痛之證。天花粉內服、外用均有清熱瀉火、排膿散腫之效。治陽證癰瘍腫毒初起,常配伍金銀花、防風、白芷、浙貝母、皂刺等,即仙方活命飲。
張錫純言:“解一切瘡家熱毒,疔癰初起者,與連翹等并用即消;瘡瘍已潰者,與黃芪、甘草(皆須生用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膿,即潰爛至深旁串他處,不能敷藥者,亦可自內生長肌肉,徐徐將膿排出。”
4.用于痱子(夏季皮炎)、瘡癤(暑癤)濕疹。天花粉可清暑解毒。治以上諸病,兼見口渴、心煩、尿短赤者,常配伍金銀花、連翹、淡竹葉、滑石、生甘草等藥。還可單用天花粉或配半量滑石粉,少許冰片,研極細末外擦而用。
三、天花粉的用法用量:
天花粉即可內服,也可外用。即入煎劑,也可用于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余克。
四、天花粉的應用注意:
天花粉味苦性寒,故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用。因是瓜蔞之根,有醫(yī)家認為也“反烏頭”,可做參考。
汪昂言:“即栝樓根,畏惡同。脾胃虛寒者禁用。”
~
真正可憐之人
乃不知自己有可憐之處
亦如無知的人
不知自己無知一樣
~
——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20.7.12傍晚
#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