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備要》:“主折傷,續筋骨,散瘀止痛。”
2、《日華子本草》:“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產后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3、《本草便讀》:“續筋接骨,為傷損良方;破滯消瘀,味辛平小毒。”
4、《開寶本草》:“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5、《本草撮要》:“功專治折傷,續筋骨,去瘀止痛。”
6、《玉楸藥解》:“燥濕行瘀,止痛續折,治跌打損傷,癥瘕積聚。破血消癭,寧心定悸,療風濕癱瘓之屬。”
7、《本草分經》:“主折傷,續筋骨,散瘀。”
8、《本草新編》:“治跌損,接骨續筋,療折傷,散血止痛,熱酒調服,立建奇功。”
9、《本草易讀》:“續筋接骨,散瘀止血。”
10、《本經逢原》:“散火止痛,功專接骨,骨接之后,即宜理氣活血,庶無悍烈傷中走散真氣之患。”
11、《得配本草》:“散血定痛。續筋接骨。”
12、《雷公炮制藥性解》:“主破積聚,療折傷,續筋骨,散血排膿,止痛定驚,亦主產后血邪。”

13、《藥性切用》:“性味辛平,散瘀止痛,善治折傷,能續筋骨。火 醋淬七次,細研用。”
14、《本草經疏》“自然銅乃入血行血,筋骨接骨之藥也。凡折傷則血瘀作痛,辛能散瘀滯之血,破積聚之氣,則痛止而傷自和也。”
15、《顧松園醫鏡》:“續筋接骨,折傷仍復舊,消瘀破滯,疼痛即蠲除。”
16、《醫學入門》:“自然銅味氣辛平,誤用金牙吐傷生,主療折傷續筋骨,更除積聚止心驚,赤銅屑入烏須藥,賊風燒赤酒中傾。”
17、《本草綱目》:“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爾。”
18、《中華本草》:“散瘀止痛;接骨續筋。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瘀滯腫痛。”
19、《中藥大辭典》:“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血瘀疼痛,積聚,癭瘤,瘡瘍,燙傷。”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二硫化鐵(FeS2),尚含銅、砷、銻、鉛、鈣等多種微量元素。
2、作用:本品有促進骨折愈合作用,對多種病原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3、藥理:對骨折愈合的作用:用人工方法使家兔股骨骨折后,每日服用自然銅與虎骨各半的合劑1錢,共服1.5月,對骨折愈合有促進作用,表現為骨痂生長快,量多且較成熟,抗折力亦較對照組強。單獨使用則效果很差。
4、臨床:用自然銅改進病區水質,用于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
